最近在回顾柯南以往的一些剧集,刷油管的时候就突然推荐了一个真实罪犯审查的频道。现在的大数据行为分析真是可怕。
推荐的视频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封面图是一个亚裔——一个戴眼镜的长得挺好看的小姑娘,同时也挺好奇在真实的案件中警察是怎么进行审问的。
视频点进去就介绍了前因后果,案件本身再简单不过:在加拿大的越裔家庭,因为父母从小的严苛要求,小姑娘(20多岁)不堪重负,最终忍无可忍,和男朋友联手雇凶杀人。
案件本身再简单不过,简单得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,甚至连想追问下去的兴趣都没有。
视频后面就是几次警察审问小姑娘的经过。大部分时候警察的审问就如同柯南(或者其它警匪片)里的一样,询问案件的详细经过,并留意供词里是否有自相矛盾的点和嫌疑犯的表情、动作。小姑娘在面对警察的审问时想表现得悲痛欲绝,但当被问到比较可疑的部分时,大脑却因为要想着如何才能圆谎,很难兼顾其它事情。因此在审问过程中,小姑娘的情绪在悲痛和紧张的思考中来回切换。
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次审问(审问与审问之间小姑娘还没有被拘留,可以自由活动),警察局出动了一个审问老手。审问一共持续了3-4个小时,其中前2个多小时几乎都在和小姑娘拉家常,问她的往事和想法,类似于一个心理医生一样。我想这是为了探明小姑娘的作案动机,并让她放下警觉,让她觉得警察是站在她那一边的。但我又想,这时候小姑娘会不会因为有人可以透露心声,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感到有些释怀和高兴呢?后面画风一转,老警察又问到了案发经过并明确告诉小姑娘她在犯错,小姑娘大多数时候无言以对,又或者用新的谎言来修补之前的漏洞。但说的最多的是“But what happens to me?”。
到了最后,虽然小女孩没有招供,老警察依然当着小姑娘的面说他将对她进行一级谋杀罪指控,小姑娘只呆呆的看着,没说一句话。当老警察准备离开审问室时,小姑娘问了句“Do you have to leave?”,她是否在这个时候感到有些孤独和后悔呢?或者只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?一个月后,警方发现了她和男朋友的通话记录,证据确凿,一级谋杀罪成立,终身监禁。
小姑娘的故事本身是一个悲剧,而警察在进行审问调查中的手段也不过是调查需要。那一句最后“Do you have to leave?”,让我感到痛心。可以看出,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审问(或许对于小姑娘来说,很长)里,小姑娘无疑对这位老警察产生了某种信任(虽然这是警察的工作)。这是一种在自己的世界完全崩溃后,对着一点点光亮,孤独无助的呐喊。
贴上视频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Qt46gvYO40&ab_channel=JCS-CriminalPsychology
从这个小女孩角度想真是绝望 从小被扭曲的教育,最后好不容易要从中逃出来了,社会却拒绝了她,希望加拿大优渥的社会…能稍微向瑞士那样更注重对人性格的改变,考虑着如何让他尽可能融入社会吧,没有人就应该如此苦难